患者入口 医疗专业入口

EN

NSCLC一线治疗新突破——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最新研究成果发布!

  • 作者:
  • 2023-02-24
  • 浏览量: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3天持续静脉泵注,与免疫+化疗组成强效联合方案!


肺癌目前仍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约85%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整体预后仍不理想,5年生存率不足20%[1],这与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有关。以化疗为主的传统治疗手段,难以显著改善晚期NSCLC患者的长期生存,而随着肺癌精准治疗的发展,抗血管生成药物已在晚期NSCLC治疗中有着重要地位,体现出改善生存的明确疗效。

 

目前,已有多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我国获批用于晚期NSCLC的治疗,其中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在临床使用时间较长,其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大量实践经验证实。从作用机制来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可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形成血管的内皮细胞迁移,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阻断癌细胞营养供给,达到抑制肿瘤增殖或转移的目的[2]。而近年来一系列临床前研究表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与化疗和免疫治疗联合使用,可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3]

 

近期,一项由湖南省肿瘤医院邬麟教授团队牵头开展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结果,在Cancer Medicine期刊发表,该研究分析了真实世界中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3天持续静脉泵注,联合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及含铂双药化疗,用于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4],为推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与其它治疗手段联合应用,提供了又一份重要的研究证据,以下将对该研究设计概况、成果及意义进行解读。


研究设计及患者入组情况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12月-2021年8月,在国内4个中心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卡瑞利珠单抗+化疗联合治疗的18-75岁进展期NSCLC(经组织病理学确诊,无法手术切除的IIIB期及IV期)患者,关键入排标准如下:


1

入组标准

1)既往未接受过治疗,或仅在联合治疗开始前至少6个月接受过针对非转移性肿瘤的辅助/新辅助化疗,或为手术至少1年后复发的肺腺癌患者;
2)患者至少存在1个可按照RECIST v1.1标准评估的病灶;
3)患者身体状况评分(ECOG PS)≤2分;
4)无EGFR或ALK突变;


2

排除标准

1)怀孕或哺乳期女性;

2)患者存在尚未被控制的急性严重感染或严重心脏病;

3)患者存在脑部原发性肿瘤或尚未控制的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灶;


共有27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被纳入安全性分析,其中25例疗效可评估,患者均接受过至少2个周期(每3周为一个周期)的联合治疗,具体用药方案为:每个周期第1-3天持续静脉泵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每日70毫克),并于第1天静注卡瑞利珠单抗200毫克;腺癌患者化疗方案为顺铂(75mg/㎡)+培美曲塞(500mg/㎡),非腺癌患者为顺铂+紫杉醇(135mg/㎡)。


如患者在4个周期联合治疗后实现缓解或疾病稳定(SD),则建议患者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卡瑞利珠单抗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事件(AEs)。完成≥2个周期治疗且有1个可评估病灶的患者被纳入应答评估人群,研究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AEs。


研究结果


纳入安全性分析的27例患者基线特征如表1所示,患者中位年龄为57岁,77.8%(21/27)为男性,74.1%(20/27)组织学类型为腺癌,18.5%(5/27)为鳞癌,8例患者存在胸腔积液,3例患者存在脑转移。


表1.患者基线特征


截至2022年9月7日的最终分析时,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4.41个月(95% CI: 11.52-17.30);在25例疗效可评估的患者中,12例(48%)达到部分缓解(PR),10例患者实现SD,联合治疗方案的ORR和DCR分别为48.0%和88.0%,患者的中位PFS为9.5个月(95% CI: 6.97-NR),中位OS尚未达到(见图1)。


图1.可评估疗效患者PFS及OS情况


亚组分析显示,在依据患者年龄、性别、ECOG评分及肿瘤细胞PD-L1表达分数(TPS)等基线特征划分的不同亚组中,患者PFS及OS均无显著差异;根据联合治疗的用药时长(以4个周期为界)分组时,用药<4个周期的患者ORR为16.7%(2/12),≥4个周期的患者则为76.9%(9/13),存在显著差异(P=0.007,见表2);基线有胸腔积液患者的ORR和DCR分别为50.0%和87.5%。


表2.根据患者用药时长分组的临床疗效评估


在安全性方面,26例患者发生过至少1次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TRAEs),具体发生情况如表3所示,其中9例为3级TRAEs;最常见的TRAEs为贫血、恶心、呕吐,此外,仅有40.7%的患者发生卡瑞利珠单抗特异性不良事件——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RCCEP),且均为3级以下,而既往RECCP在卡瑞利珠单抗临床研究中的发生率范围为66.8%-79.9%;研究中未观察到非预期的AEs。


表3.研究报告的不良事件概况


研究结论及意义解读

目前已有多种PD-1/L1抑制剂+化疗的联合方案,在我国获批用于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对治疗应答不佳,且临床实践中的免疫相关毒性也较为常见,因此仍需进一步探索更优的联合治疗方案。本次多中心、回顾性分析显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3天持续静脉泵注,联合PD-1抑制剂及含铂双药化疗,展现出延长生存及改善其它疗效终点的出色疗效,这也是该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获益首次得到证实。


本次研究中联合方案48%的ORR及88%的DCR都令人满意,而中位PFS等疗效终点数据,也与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其它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临床研究数据相当[5],且亚组分析显示联合治疗≥4个周期时患者获益更为明显,治疗安全性也较好,其中RCCEP的发生率低于既往研究报道,这可能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有关。但受限于研究样本量较小等因素,研究结论和联合治疗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仍有待更大规模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阅读

作者:YXJ

审校:张小玲、高加索、张莉娟、颜爱竹;

美编:王贤;

正文图片:改编自原文;

封面图片:UgoMedia


参考文献:

[1] Zeng H, Chen W, Zheng R, et al. Changing cancer survival in China during 2003–15: a pooled analysis of 17 population-based cancer registries[J].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2018, 6(5): e555-e567.

[2] 邢镨元, 郝学志, 胡兴胜,等.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在晚期肺鳞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肺癌杂志, 2016, 19(10): 670-674.

[3] 许潇月, 沈波, 冯继锋.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8(8): 1167-1174.

[4] Pu X, Wang Q Z, Liu L, et al. Rh‐endostatin plus camrelizumab and chemotherapy in first‐line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J]. Cancer Medicine, 2022.

[5] Ren S, He J, Fang Y, et al. Camrelizumab plus apatinib in treatment-naiv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quamous NSCLC: A multicenter, open-label, single-arm, phase 2 trial[J]. JTO Clinical and Research Reports, 2022, 3(5): 1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