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入口 医疗专业入口

EN

例例声辉|晚期结肠癌伴后腹膜转移,9个月实现CR,怎么做到的?

  • 作者:
  • 2022-12-06
  • 浏览量: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恩维达可能为MSI-H/dMMR结直肠癌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结直肠癌(CR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2020年,全球新增结直肠癌患者193.16万人,居新增癌症患者人数第三位;新增结直肠癌死亡患者93.52万人,居新增癌症死亡人数第二位[1]。2018年中国新增结直肠癌患者居我国当年新增癌症人数第二位[2]


近几年,免疫疗法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其中以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CRC治疗中被认为具有巨大的价值,2021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开始,在姑息治疗中将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错配修复缺陷(dMMR)患者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单列。


在如今这个PD-1/PD-L1抑制剂层出不穷,各种研究百花齐放的时代,中国原创PD-1/PD-L1抑制剂备受瞩目。中国智慧到底在晚期CRC的治疗中,交出了怎样的答卷?让我们追随树兰(杭州)医院牟海波主任、廖琴医师的病例一探究竟。


一般资料


患者,女,37岁,普通职员。


主诉:确诊右半结肠癌伴后腹膜转移1年余。


个人史:无吸烟饮酒史。


既往史和家族史: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史,无家族性遗传病史。


外院诊治经过:2021年9月5日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腹泻。在当地诊所查血常规和生化提示“中度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建议上级医院进一步就诊。2022年9月20日在外院查腹部CT提示∶右半结肠肿瘤,系膜及根部、腹主动脉旁多发肿大淋巴结,少量盆腔积液。


图1 2021年9月24日外院PET-CT


入院相关检查


  •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WBC)5.4×109/L,血红蛋白(Hb)65g/L,血小板(PLT)398×109/L。


生化检验:白蛋白23.4g/L,其余正常。


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0.7ug/L,糖类抗原199(CA199)6.9U/ml,糖类抗原125(CA125)23.4U/ml。


大便常规+潜血试验(OB)∶OB(+)。


小便常规:正常。


  • 肠镜检查


图2 2021年9月29日肠镜图


肠镜下所见(图2):静脉麻醉下,进镜达横结肠距肛60cm,见巨大新生物形成,表覆污秽苔,累及全部肠腔,全管腔狭窄,内镜无法通过,予多点活检,活检质脆易出血。出血量:0ml;并发症:无。


  • 病理检查


图3 病理结果


2021年9月30日病理(图3)示:(结肠)腺癌。


免疫组化:KI67(70%+),MLH1(+),MSH2(+),MSH6(+),PMS2(-),CDX2(+),CK20(-),P53(40%+)。


诊断


结肠癌伴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转移[cT4N2M1,IV期,dMMR]。


一线治疗结果不满意,且出现并发症


  • 一线治疗方案


经MDT讨论,患者无法手术,建议一线姑息治疗。但患者因经济原因,拒绝一线帕博利珠单抗免疫治疗,遂于2021年10月1日开始一线贝伐珠单抗+mFOLFOX6方案化疗。


具体治疗方案为:贝伐珠单抗 300mg+奥沙利铂 120mg+左亚叶酸钙 140mg+氟尿嘧啶(5-fu) 500mg 静脉注射(IV)+5-fu 3300mg 持续静脉泵注(CIV)46h,每2周一次(Q2W)。


主要不良事件(AE):II-III度骨髓抑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 2周期化疗后复查


图4 2周期化疗后PET-CT及腹部CT影像


PET-CT及腹部CT(图4)示原发灶较化疗前明显退缩,后腹膜淋巴结缩小不明显。


  • 基因检测


图5 基因检测结果


基因检测结果(图5)示:RAS/BRAF野生型,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


  • 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基因检测结果MSI-H与免疫组化结果dMMR一致,再次建议患者改免疫单药治疗,患者及家属仍要求暂缓。于2021年10月19日继续行贝伐珠单抗+减量mFOLFOX6方案化疗2周期。具体为:贝伐珠单抗 300mg+奥沙利铂 100mg+左亚叶酸钙 140mg+5-fu 500mg IV+5-fu 3300mg CIV 46h,Q2W。


主要AE:I度骨髓抑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 3周期化疗后复查


图6 3周期化疗后PET-CT及腹部CT影像


图7 3周期化疗后肺部CT影像


3周期化疗后,原发灶较化疗前明显退缩,但后腹膜淋巴结缩小不明显(图6),肺部CT提示双肺间质性改变(图7)。


图8 甲强龙40mg治疗3天后肺部CT影像


给予甲强龙40mg治疗3天,复查肺部CT提示双肺间质性炎症较前相仿(图8)。考虑患者间质性肺炎不排除化疗副反应,目前肺炎稳定暂无症状。


  • 继续此前治疗方案


患者要求继续原方案化疗,2021年11月19日继续贝伐珠单抗+减量mFOLFOX6方案化疗。


  • 4周期后再次复查


图9 2021年12月18日腹部CT影像


4周期后复查,后腹膜淋巴结较前仍无明显缩小,2021年12月18日腹部CT(图9)示:升结肠癌,伴回盲部、腹膜后、两侧髂血管旁多发淋巴结转移,对照2021年11月17日CT大致相仿。


二线治疗显神威,9个月实现完全缓解


4周期贝伐珠单抗联合mFOXFOL6后淋巴结无缩小,MDT讨论因无法手术建议继续姑息治疗。再次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同意改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因患者化疗后出现肺部间质性改变,综合考虑PD-1/PD-L1的疗效、可及性和不良反应,选择PD-L1抑制剂进行后续治疗。


2021年12月21日开始行恩沃利单抗150mg 皮下注射 每周1次(QW)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肺部CT,观察患者是否会出现间质性肺炎加重情况。


图10 2022年3月1日肺部CT影像


2022年3月1日肺部CT(图10)示:两肺间质性炎症较前明显好转。


主要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肌酸激酶升高,1级肌肉酸痛,通过水化及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


  • 4次恩沃利单抗治疗后部分缓解(PR)


图11 2022年1月18日腹部CT影像


4次恩沃利单抗治疗后复查,疗效评价PR,2022年1月18日腹部CT(图11)示:对照2021年12月18日病灶强化稍减低,回盲部、腹膜后、两侧髂血管旁多发淋巴结较前缩小。


  • 8次恩沃利单抗治疗后显著PR


图12 2022年3月1日腹部CT影像


8次恩沃利单抗治疗后复查,疗效评价显著PR,2022年3月1日腹部CT(图12)示:对照2022年1月18日病灶和回盲部、腹膜后、两侧髂血管旁多发淋巴结转移均较前显著缩小。


图13 恩沃利单抗治疗前基线和用药8次后影像学对比


患者后继续恩沃利珠单抗150mg QW 单药免疫治疗,过程顺利,未出现明显irAE。


  • 最近肠镜复查结果(2022年9月18日)


图14 2022年9月18日肠镜图像


2022年9月18日肠镜检查(图14),静脉麻醉下,进镜达末端回肠,回盲瓣呈唇状、开闭正常,阑尾开口呈半月形,周围无充血肿胀,横结肠近肝曲可见粘膜粗糙,呈颗粒样增生,予活检,余结直肠未见明显占位。出血量:0ml;并发症:无。Boston评分2-2-2。


图15 2022年9月18日腹部增强CT复查结果


患者恩沃利单抗单药维持治疗中,疗效评价接近完全缓解(CR),无明显irAE。


  • 实现CR


图16 2022年9月26日复查PET-CT结果


2022年9月26日复查PET-CT(图16)已达CR,后调整恩沃利珠单抗400mg 每三周1次(Q3W)单药免疫治疗至今,过程顺利,亦未出现明显irAE。


专家点评


MSI-H/dMMR患者是公认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益人群,在结直肠癌中的患者往往对化疗不敏感,姑息治疗均建议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MSI-H/dMMR在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约12%~15%,在IV期结直肠癌中发生率较少约4%~5%[3]。本例患者即是这样的情况,患者年龄仅37岁,属于MSI-H/dMMR特殊人群,发现时结肠癌已经处于IV期,伴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转移,累及全部肠腔,内镜无法通过,已丧失了手术机会,但因经济因素,拒绝一线帕博利珠单抗治疗,遂选择了mFOLFOX方案化疗+贝伐珠单抗治疗。然而其疗效并不能让人满意,虽然原发灶退缩明显,但后腹膜淋巴结退缩不理想,MDT讨论R0切除无法达到建议继续姑息治疗,因治疗期间出现治疗相关性间质性肺炎,且指南推荐免疫治疗优于化疗方案,故而探索更有效的二线治疗方式迫在眉睫。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PD-1/PD-L1抑制剂已经成为临床重要治疗方案。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PD-1/PD-L1抑制剂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达到清除肿瘤细胞的作用[4]。从KEYNOTE-016、164、177到CHECKMATE-164,再到KN035-CN-006,种种研究皆提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MSI-H/dMMR晚期CRC患者的优选治疗方案,而本例患者正是MSI-H/dMMR CRC患者,非常适合使用PD-1/PD-L1抑制剂。


众所周知,PD-1/PD-L1抑制剂有多种选择,为何本病例独独选择了恩沃利单抗呢?


恩沃利单抗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皮下注射PD-L1抑制剂,于2021年获批用于标准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型MSI-H或dMMR的成人晚期实体瘤患者的治疗。本病例选择恩沃利单抗,主要是基于三大优势:


1

疗效好


恩沃利单抗在II期临床研究中展现了对于MSI-H/dMMR CRC患者的良好疗效[5]。该研究中,恩沃利单抗单药(150mg QW给药)用于65例MSI-H/dMMR CRC患者二线以上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为43.1%。12个月无进展生存(PFS)率为43.7%(95%CI 31.2%~55.4%),12个月总生存(OS)率为72.9%(95%CI 60.1%~82.2%)。在本例患者中,我们看到,患者4次恩沃利单抗治疗后,实现PR,8次治疗后,显著PR,最后,仅用了9个月时间,就实现了CR,足以证明其优秀的治疗效果。


2

安全性高


本例患者在mFOLFOX方案化疗3周期+贝伐珠单抗治疗2周期后,出现间质性肺炎,此时选择免疫治疗,要格外关注安全性,避免间质性肺炎病情加重。


研究发现,PD-L1抑制剂保留了巨噬细胞PD-L2的功能,发生间质性肺炎的风险较低[6,7]。这一点在恩沃利单抗II期临床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在这一研究中,所有级别的3-4级药物相关治疗期间不良事件(TRAE)发生率分别为85.4%和17.5%,无5级TRAE发生,无免疫性肺炎和结肠炎发生[10]。本患者在使用恩沃利单抗治疗过程中,两肺间质性炎症较前明显好转,仅出现肌酸激酶升高,l级肌肉酸痛,经水化及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后缓解,未出现其他明显AE,耐受性良好。


3

治疗简便


目前已上市的PD-1/PD-L1抑制剂均需要静脉输注,恩沃利单抗采用皮下注射给药方式,极大提高了患者使用药物的依从性。对于长期维持治疗的患者,皮下注射避免了冗长的用药时间,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在疫情常态化时代,皮下注射便于患者在家/社区就近治疗。尤其对于不能静脉给药或静脉给药有困难的晚期肿瘤患者,恩沃利单抗可作为更优选择。


自2021年11月获批,恩沃利单抗仅用了半年的时间,便获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CSCO胃癌诊疗指南2022版》、《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2版》、《CSCO卵巢癌诊疗指南2022版》、《CSCO子宫内膜癌诊疗指南2022版》、《CSCO宫颈癌诊疗指南2022版》以及《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2版》的认可,为众多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选择,期待恩沃利单抗能在后续持续治疗过程中,为本病例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专家简介

牟海波

树兰(杭州)医院


医学博士,肿瘤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CSCO胃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CSCO中西医结合专家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微循环协会肝脏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精准诊治专业委员会常委

浙江省医师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数理协会肿瘤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转化医学学会精准医学分会委员

浙江省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人口与健康学会肿瘤康复促进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家简介

廖琴

树兰(杭州)医院

肿瘤科主任助理,教学秘书

肿瘤学硕士,主治医师

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会员

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病因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肺癌、肝胆胰、结直肠癌等的靶向、免疫和化疗


参考文献:

[1]Sung H, Ferlay J, Siegel RL,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Cancer J Clin. 2021 May;71(3):209-249.

[2]Feng RM, Zong YN, Cao SM, et al. Current cancer situation in China: good or bad news from the 2018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Cancer Commun (Lond). 2019 Apr 29;39(1):22.

[3]Haraldsdottir S.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Testing Using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Data and Therapy Implications. JCO Precis Oncol. 2017 Nov;1:1-4.

[4]Pardoll DM. The blockade of immune checkpoints in cancer immunotherapy. Nat Rev Cancer. 2012 Mar 22;12(4):252-64.

[5]Li J, Deng Y, Zhang W, et al. Subcutaneous envafolimab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defective mismatch repair/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high solid tumors. J Hematol Oncol. 2021 Jun 21;14(1):95.

[6]Xiao Y, Yu S, Zhu B, et al. RGMb is a novel binding partner for PD-L2 and its engagement with PD-L2 promotes respiratory tolerance. J Exp Med. 2014 May 5;211(5):943-59.

[7]Yu S, Leung KM, Kim HY, et al. Blockade of RGMb inhibits allergen-induced airways disease.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9 Jul;144(1):94-108.e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