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O速递|张国庆教授详解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PD-1单抗治疗晚期NSCLC的真实世界研究
ASCO年会是全球肿瘤领域权威的学术交流盛会,2023年ASCO在精彩的展示中落下帷幕。大会上,多项重磅研究结果公布,为肿瘤诊疗提供了丰富的循证医学证据。其中,一项有关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PD-1单抗治疗晚期NSCLC的真实世界研究向全球公布了最新数据,引发学界热切关注。医脉通特邀该研究的设计者与参与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科张国庆教授进行专访,解读研究方案设计和重要结果,探索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应用。
医脉通:首先恭喜您研究成果的入选,可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试验的研究背景及重要结果?
本研究始于2018年,当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开启了国内肿瘤免疫治疗新篇章,PD-1/PD-L抑制剂与化疗联合治疗EGFR/ALK阴性的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相关研究取得良好结果。免疫药物能激活人体的免疫机能,抗血管生成药物能遏制肿瘤赖以生长的血液供应,这套“组合拳”效果如何呢?著名的IMpower150研究给出了答案:PD-L1单抗+抗血管药物+化疗在非鳞癌NSCLC患者中的疗效显著。但是IMpower150研究纳入的是非鳞癌患者,对于鳞癌患者而言,“组合拳”能否起效呢?我们知道,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已经问世十多年,并在临床应用了很长时间。在国内,它已经被批准用于治疗初治或复治的Ⅲ/Ⅳ期NSCLC患者,其中包括肺鳞癌和肺腺癌。虽然在临床应用时,这种药物与免疫治疗联合使用的相关数据尚未得到证实,但是该药物与化疗的联合使用已经得到了证实,安全性和疗效都很不错。基于以上背景,我们团队开启了进一步的研究,研究旨在评估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PD-1单抗和化疗一线治疗EGFR/ALK阴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是一项回顾性、单中心、真实世界研究,进行时间为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研究纳入68名患者。
研究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ORR)为72.06%,疾病控制率(DCR)为95.59%。随访中位数为21.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22.0个月和31.0个月。在数据截止时,33名患者(48.5%)仍然保持无进展,24名患者(35.3%)已死亡。进一步的亚组分析发现无论患者是鳞癌还是腺癌,都能够从联合治疗中获益,ⅢB/ⅢC阶段与Ⅳ期NSCLC患者的ORR(89.2% vs. 51.6%)、中位PFS(23.4 vs. 13.2个月)和中位OS(NR vs. 18.0个月)明显更好(所有P≤0.001)。此外,具有脑转移的患者的中位PFS(8.0个月 vs. 22.5个月,P=0.004)和OS(13.0个月 vs. 31.0个月,P=0.027)显著短于没有脑转移的患者。PD-L1肿瘤比例评分(TPS)<1%、1%-49%、≥50%和未知的患者的ORR分别为50%、50%、75.0%和86.1%(P=0.025)。患者大部分不良事件为1级或2级(57/68,83.82%),而且患者免疫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较低。
医脉通:研究取得的成果令人振奋,您认为这些结果具有怎样的临床意义?
本次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研究,临床证据等级尚不足够,更适合作为一个提示尚不足以改变指南。然而,这项研究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本研究虽然使用了四种药物的联合治疗,但其安全性良好,与前面提到的IMpower150方案相比,本联合治疗方案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得多。临床结果表明,该联合治疗方案疗效也还不错。因此,我认为这项研究的第一个临床意义在于:具有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三期临床试验的价值。虽然该研究的结果表明,该联合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良好,但是由于该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仍需要进一步开展大规模的三期临床试验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通过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可以更加充分地评估该联合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加可靠的治疗选择。第二个临床意义在于:适用的患者人群更加广泛。由于血管内皮抑制素本身就是一种可以用于治疗NSCLC的药物,无论是鳞癌还是腺癌都是适用的,因此,该联合治疗方案可以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选择。
医脉通:基于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您如何看待内皮抑制素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未来还有哪些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
血管内皮抑制素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安全性良好,其安全性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认可。相较于其他的抗血管生成的药物,容易起高血压、蛋白尿及出血等风险,血管内皮抑制素的风险发生率较低。在当前免疫治疗时代,为了让免疫治疗发挥更好的作用,往往需要联合其他作用机理的药物,例如化疗、抗血管生成药物等。但是,由于所有的抗肿瘤药物都会有副作用,因此在联合使用药物时,药物的安全性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联合使用的药物越多,其副作用就可能更加明显。因此,在联合治疗时,药物的安全性需要被充分考虑。
此外,还有一个与联合治疗相关的问题,比如化疗和免疫治疗的联合,如何确定合适的化疗剂量、疗程以及药物使用顺序,目前仍然是未知的。同样地,对于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联合治疗,如何确定合适的剂量、疗程以及药物使用顺序,以取得更好的疗效,目前也缺乏研究。同之前提到的,血管内皮抑制素本身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免疫联合治疗中,它可能会发挥更好的作用,例如激发免疫、改善免疫环境等。然而在免疫治疗时代,不是越激发免疫越好,而是需要选择合适的剂量和药物,才能让免疫发挥更好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血管内皮抑制素与化疗、免疫治疗等的联合治疗,通过更多的临床研究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让患者获得更多的临床获益。
张国庆 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肿瘤内科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科普教育专委会主任委员
-
CSCO黑色素瘤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
-
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肺癌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分子肿瘤与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免疫治疗不良事件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参考文献
1. Socinski MA, et al.IMpower150 Study Group. Atezolizumab for First-Lin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Nonsquamous NSCLC. N Engl J Med. 2018;378(24):2288-2301.
2. Endostatin in combination with PD-1 antibody plus chemotherapy as first-line regimen for EGFR/ALK-negative, advanced or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real-world study.ASCO 2023.